当前位置:主页>珠宝资讯>钻石资讯>正文

消费信心牵动钻石业神经中枢

2007-01-01 来源:上海钻石交易联合管理办公室 责任编辑: 点击:

DTC国内钻石推广中心培训部主任刘厚祥博士认为:国内业界对钻石消费信心的认识较晚,这两年才有所表现。实际上,消费信心是影响这个行业发展的根本问题,牵动着行业发展的中枢神经。钻石不是生活必需品,消费与否取决于消费者对其的信任。在西方发达国家,尽管大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行业不同层面很早即对消费信心予以重视。
  DTC 保护消费信心在行动
  作为戴比尔斯钻石推广机构,DTC专门设立解决消费者信心问题的部门。细数多年来DTC为保护国内钻石消费信心所做的工作,业界不难看出其良苦用心。
  早在进入中国市场的初期,DTC便在行动策略中将消费信心的培养和保护工作列为了重点。而那句经典的“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广告语,就是DTC在全球花费数亿美元培养消费信心的最直接有力的行动。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针对国内钻石行业产品良莠不齐、没有统一技术标准的状况,DTC从技术层面上支持了国内相关部门的标准制定和宣贯工作。并凭借其国际影响力,在1997年和1998年相继组织国际技术专家在国内进行技术讲座。有力地推动了钻石与其他仿制品的区分和钻石分级工作。
  近年来随着人工合成钻石的培育成功,合成钻石进入国际市场的消息频繁出现,DTC及时研制开发出了钻石确认仪器,并随即将三台价值不菲的钻石确认仪赠送给国内的上海钻石交易所、国家珠宝玉石检测培训中心和地方检测站,确保业界可以很容易地区分天然与人工合成钻石。
  考虑到影响钻石消费信心的问题除了技术层面还有其他来自社会责任的层面,2002年,DTC将国际钻石业为联合抵制来自战乱国家的冲突钻石而制定的“金伯利进程”引入中国,促使中国成为首批加入“金伯利进程”的国家。
  从2003年开始,DTC又相继在国内的各大展会上开辟钻石馆,以更为直观的方式表达了钻石的稀有、珍贵和价值,教育业者以强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从事钻石业。
  加与减就是一种理念的差别
  在保护消费信心方面,尽管大机构做了很多努力,但个别商家不检点自己的行为,也会使行业信心难以长久保持。实际上,信心的加减就是从业者理念差别的结果。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业界反映的伤害消费者信心的行为集中表现为:在钻石业打价格战,有的甚至采取虚高低折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短期的商业目的;带有欺骗性的某些电视购物等。行业有识之士对此深恶痛绝,纷纷表示,如果这种行为长此以往,不仅这些商家自身收获不到利润,而且必定伤及钻石业的中枢神经,这种破坏消费信心的行为对市场的打击是毁灭性的。1994年出现在红蓝宝石市场的价格大战,使国内的红蓝宝石市场一蹶不振,对钻石业不能说不是一个教训。 
  戴俪尔珠宝中国区执行总裁月文告诉记者他们品牌发展中的一个事例。2002年,戴俪尔珠宝进入苏州金鹰国际购物中心。刚进入时,只有他们一家品牌不打折,其他家都打4到5折。当时,他们销售很不好,因为进入一个新的市场,老百姓并不真正了解戴俪尔品牌,商场给他们很大的压力。但戴俪尔人坚信只要他们的产品好,服务好,不愁消费者不认可。他们坚持自己的理念,只用了短短1年时间,戴俪尔珠宝便成为该商场销售第一名。其他品牌分析个中原因,发现原来不打折销得更好。此后,该商场所有商家转变观念,都不再打折,如今商场内各商家的经营情况都比较好。
  无独有偶,嘉贝尔品牌销售总监何聪表示,嘉贝尔品牌深知消费信心对品牌的重要性,他们在保护消费信心方面同样是在狠抓产品质量和提升服务上做文章。何聪说:“我们品牌的钻石级别很透明,产品款式不断推陈出新,并且执行一套完整的、很人性化的、对顾客高关注度的顾客服务体系,成效明显。据2007年7月初步对各零售点调查,顾客对嘉贝尔品牌的信赖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这些品牌在消费信心方面所做的加法,令人欣慰。同时,国内珠宝零售市场品牌集合度越来越高,一些新进入中国内地的珠宝品牌,有很清晰的品牌战略目标和执行力,它们势必会给珠宝品牌营销带来一股清新之风。
本网的文章和图片来源于Internet,当权利人发现在中国珠宝网生成的链接所指向的第三方网页的内容侵犯其著作权时,请权利人向珠宝网发出“权利通知”,中国珠宝网将依法采取措施移除相关内容或屏蔽相关链接。 联系邮箱:1765687@QQ.com